各位准爸准妈、街坊邻居们,今儿个咱聊个扎心又好笑的事儿 —— 我朋友小麦,离预产期还有仨月呢,体重比同期孕妈胖了一大圈,为啥?全是婆婆 “投喂” 的功劳!天天变着花样送鸡汤、猪蹄、红烧肉,小麦想少吃两口,婆婆立马把碗端到跟前:“怀孕就得吃到撑!娃养得白白胖胖,将来才聪明,怎么也得 7 斤 8 两往上!” 俩人为此吵了好几回,最后小麦实在扛不住,干脆搬回娘家待产了。
咱身边不少孕妈都遇过这情况吧?老一辈总说 “娃越重越机灵”“俩旋的娃更聪明”“走路早就是神童”,这些说法听着有鼻子有眼,可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?今儿个咱就用北京人的大白话,把这些孕期 “迷思” 掰开揉碎了唠,再给准爸妈们支支招,别让老讲究坑了自己和娃!
一、孕妈被喂到躲娘家!“娃越重越聪明” 到底扯不扯?
展开剩余88%先说说小麦这事儿,简直是无数孕妈的缩影。婆婆觉得 “娃重 = 聪明”,其实是把 “养得好” 和 “智商高” 硬划了等号,可这俩压根不是一回事儿!咱先看看科学怎么说 ——
哈佛大学医学院专门做过调查,对比不同体重宝宝的智商测试,发现6.5-7 斤的娃得分最高;美国儿科学会更细致,把 4696 个宝宝按体重分成 5 组,跟踪到 19 岁、28 岁、50 岁,结果显示 7-8 斤的娃智商稍高,但超过 8 斤的组,得分反而降了!而且这些研究都是 “观察性” 的,智商差距小得可怜,根本算不上 “越重越聪明”。
更关键的是,娃的智商根本不是出生体重说了算!产科大夫跟我掰扯过:“胎儿在肚子里长太胖,反而不是好事 —— 超过 8 斤的‘巨大儿’,顺产时容易卡产道,妈妈可能得侧切、剖腹产;就算生下来,低血糖、黄疸的风险也高,将来还容易胖,得糖尿病的概率也大。”
再说说体重太轻的娃,低于 5 斤的早产儿,确实可能因为营养不良、发育迟缓,影响后续成长,免疫力也差,但这跟 “智商低” 也不能直接划等号。真正影响智商的,是娃出生后大脑发育、后天教育,还有家庭环境,跟出生时那几斤几两真没啥关系!
小麦搬回娘家后,按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:把猪蹄汤换成清蒸鱼,红烧肉改成瘦肉炒青菜,每天加个鸡蛋、一杯牛奶,体重增长慢下来了,产检时医生说娃大小正好,她才算松了口气。所以说,孕妈们别被 “多吃就是好” 忽悠了,吃得对比吃得多重要,不然自己遭罪,娃也跟着担风险!
二、头顶俩旋的娃更聪明?别瞎给娃贴标签!
除了 “体重论”,老辈人还爱琢磨娃的发旋 ——“一旋精,二旋愣,三旋打架不要命”,这话咱小时候都听过吧?总有人说 “俩旋的娃更机灵”,还有人说 “多旋的娃脾气暴”,这些说法到底靠谱不?
先说说发旋是咋来的。胎儿在妈妈肚子里 4 个月时,头发毛囊就按基因和子宫压力排好方向了,95% 的人就一个旋,还大多是顺时针的,只有 5% 的人可能有俩或仨,这纯属生理现象,跟智商、性格半毛钱关系没有!
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过,发旋多其实是胎儿在子宫里老蹭一个地方,导致局部毛囊方向变了,仅此而已。《人类生物学杂志》2021 年还发过报告,明确说没发现发旋和性格、智商有联系,连跟左撇子、右撇子的关系都特别小。
我邻居家娃就俩旋,小时候老人总说 “这娃将来肯定调皮”,结果呢?这娃上小学后特别文静,还爱看书,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前几名。反观我同事家娃,一个旋,却调皮得能把房顶掀了,跟 “一旋精” 的说法完全对不上。
所以说,家长别总盯着娃的发旋瞎琢磨,更别给娃贴 “俩旋就聪明”“三旋就叛逆” 的标签。你想啊,要是总跟娃说 “你俩旋,就得比别人机灵”,娃要是学习不好,不就该自卑了?与其纠结这些没用的,不如多陪娃读读书、玩玩益智游戏,这才是真能帮娃长脑子的事儿!
三、娃走路越早越聪明?拔苗助长反而坑娃!
还有个老讲究,说 “娃走路早,将来肯定聪明”,不少家长为了让娃早走路,满月就给穿学步鞋,扶着娃天天练,结果娃腿都走变形了,还没学会站。这事儿咱也得好好唠唠。
瑞士学者 2013 年做过调查,跟踪 222 个健康宝宝,发现娃们 8 个半月到 20 个月学会走路的都有,早走晚走的,智力、运动能力没啥差别。2016 年《儿科》杂志也有篇研究,说 “独站早的娃 4 岁认知评估高”,但样本才 599 个,还是观察性研究,根本站不住脚。
其实娃学走路有自己的节奏,就像咱吃饭有快有慢,有的娃 10 个月就会走,有的 1 岁半才会,只要在正常范围内,都没啥问题。反而过早让娃学走路,危害特别大 —— 娃下肢力量没发育好,强行站立、走路,会加重脊柱和腿的负担,容易罗圈腿、X 型腿,还可能影响脊柱发育,将来个子都长不高!
我表姐家娃 11 个月会走路,当时亲戚都夸 “这娃真聪明”,结果后来发现娃总踮着脚走,去医院检查,医生说就是过早学走路导致的,得戴矫正鞋垫,折腾了大半年才好。反观我闺蜜家娃,1 岁 4 个月才会走,现在 3 岁了,跑跳都比同龄娃灵活,说话也特别利索,跟 “走路晚不聪明” 的说法完全相反。
所以说,家长别操之过急,别跟别人家娃比。娃能自己坐稳、会爬了,再慢慢引导他站,等他自己想走了,自然就会迈开步子。顺其自然,才是对娃最好的保护!
四、娃的智商到底由啥决定?这四点比体重、发旋、走路早重要多了!
既然体重、发旋、走路早晚都跟智商没关系,那到底啥能影响娃的智力发育?产科大夫和儿童保健专家总结了四点,准爸妈们可得记牢了,别再瞎琢磨那些没用的。
1. 遗传:七成靠爹妈,这是 “底子”
咱得承认,智商这东西,遗传占了大头。有研究说,智商 70% 跟遗传相关,爸妈聪明,娃大概率也不差;爸妈要是小时候学习费劲,也别指望娃天生是 “神童”。
我认识一对夫妻,都是清华毕业的,他们家娃才 4 岁,就能背几十首古诗,100 以内的加减法也会算,教他认英文单词,记的比大人还快。这就是遗传的力量,天生底子好。反观我另一个邻居,夫妻俩总逼着上小学的娃考 100 分,可他们自己当年都是 “学渣”,最后娃压力大得厌学,一家人都愁眉苦脸的。
所以说,准爸妈别总想着 “靠孕期猛吃把娃养聪明”,先接受遗传这个事实,再琢磨怎么给娃创造好环境,把遗传优势发挥出来,比啥都强。
2. 孕期营养:吃得对,比吃得多重要
孕期营养对娃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,但关键是 “吃得对”,不是 “吃得越多越好”。要是缺了关键营养素,娃的神经细胞就长不好,将来可能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差,这可比 “娃轻两斤” 严重多了。
咱具体说说这几种 “脑黄金”:
铁:铁能给胎儿脑部供氧,缺了铁,胎儿脑部缺氧,神经细胞发育就会受影响。孕期得多吃瘦肉、鸭血(每周 1-2 次,别过量)、菠菜、红枣,要是医生说缺铁,就得乖乖吃补铁剂。 碘: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,缺碘可能导致娃 “克汀病”,智力低下、身材矮小,这是不可逆的。所以孕期一定要吃加碘盐,适量吃海带、紫菜(每周 1 次,别太多),缺碘地区的孕妈还得按医生嘱咐补碘。 DHA:DHA 是大脑和视网膜发育的关键,多吃深海鱼(三文鱼、鳕鱼,别吃金枪鱼、鲨鱼这些高汞鱼)、核桃、奇亚籽,不爱吃鱼的孕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吃 DHA 补充剂。小麦之前就犯了错,顿顿红烧肉、猪蹄汤,脂肪吃太多,关键的铁、碘、DHA 没补够,体重涨太快,娃还偏大。后来调整饮食,每天吃清蒸鱼、炒菠菜,喝牛奶,体重就控制住了,产检也顺利了。
3. 母体健康:别让坏习惯坑了娃
孕妈要是孕期抽烟、喝酒,或者长期焦虑,这些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,给娃的中枢神经发育带来负面影响。
烟草里的尼古丁、一氧化碳,酒精里的乙醇,都是胎儿的 “天敌”,可能导致娃智力低下、肢体畸形。我听医生说过一个案例,有个孕妈孕期偷偷抽烟,每天几根,结果娃出生才 4 斤多,还查出智力发育迟缓,她自己后悔得直哭。
还有情绪问题,孕期要是总焦虑、失眠,体内会分泌 “压力激素”,影响胎儿,娃出生后可能情绪不稳定、容易哭闹。我表姐孕期总担心 “娃不健康”,天天失眠,结果娃出生后特别难带,一哭就停不下来,后来做儿保,医生说跟孕期情绪焦虑有很大关系。
所以说,孕妈孕期得学会放松,多跟家人沟通,晚饭后散散步、听听相声,保持好心情,比啥补品都管用。
4. 后天教育:3 岁前是大脑发育黄金期
娃出生后,尤其是 0-3 岁,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,这时候的教育比啥都重要。多跟娃说话、讲故事,陪娃玩积木、拼图,带娃认识新鲜事物,都能刺激娃的大脑发育,让娃更聪明。
我闺蜜特别会带娃,娃从出生起,她就天天跟娃说话,哪怕娃听不懂;娃 1 岁多,就给娃读绘本;2 岁多,陪娃玩拼图、搭积木。现在娃 3 岁,说话特别流利,还能自己讲故事,比同龄娃懂的多不少。
反观有些家长,娃一哭就扔给手机,自己刷视频,娃天天看电子产品,不仅伤眼睛,大脑也得不到刺激,将来学习能力肯定受影响。
五、唠句心里话:别被老讲究绑架,科学养娃才靠谱!
今儿个唠了这么多,其实就是想告诉准爸妈们:孕期别被 “娃越重越聪明”“俩旋更机灵”“走路早就是神童” 这些老讲究忽悠了。养娃是门科学,不是靠瞎琢磨、比来比去就能成的。
孕妈们不用逼自己吃到撑,按医生的建议,均衡饮食,控制体重,保持好心情,就是对娃最好的保护;准爸们多关心孕妈的情绪,别让老人的老观念给孕妈添堵;等娃出生后,多陪娃玩、多给娃讲故事,比纠结发旋、走路早晚有用多了。
最后祝所有孕妈都能顺顺利利生下健康的娃,所有宝宝都能在爸妈的科学养育下,健健康康、聪明伶俐地长大!毕竟,娃的健康和快乐,才是咱当爸妈最大的心愿,不是吗?
发布于:江西省创通网配资-股票可以杠杆-配资炒股-1比10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