旗忠网球中心二十周年主题展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
2025ATP1000上海网球大师赛首个比赛日,全新亮相的旗忠网球中心二号球场引人注目,除了新亮相的可移动顶棚以及抽签仪式等活动,球场入口处旁边一个特别的空间,也吸引不少观众打卡,那里正在举办“传·旗”20周年主题展”。
走进展览空间,映入眼帘的便是各个年度上海大师赛的冠军奖杯以及费德勒、纳达尔、德约科维奇、穆雷等球星签名的珍贵物件,还有球迷捐赠的纪念册、纪念球等各类代表充满年代感和回忆的作品。其中几件物品的主人也来到现场,面对记者的话筒,他们打开了话匣子,讲述了几件藏品背后的故事。
“主角”的改变
在一面满是球员装备的展览墙上,有一片纳达尔使用过的球拍线网,那是穿线师阿发在2009年第一届上海网球大师赛时为他制作的。“那届比赛里,纳达尔获得亚军,我赛后把这一段线网剪下来,夹在赛事的官方纪念册里,一放就是16年,今年它终于有机会被更多人看到,我很高兴。”阿发笑着说。
纳达尔的拍线网
作为资深穿线师,阿发服务过不少知名球员,出人意料地是,在网坛向来以强迫症闻名,连局休时间摆放水瓶都要花不少时间的纳达尔,对于穿线并不会提出太细致的要求,“他就是给你一个数值,我们照着做就行,相对简单。”阿发透露,兹维列夫和德约科维奇对于穿线就有着细致的要求,“我们按照数值完成穿线工作后,他们会要求微调,因为上手的感觉不好,有时候微调的次数很多,这也证明职业球员手上的功夫,真的很深。”阿发说,虽然有时候穿线耗时耗力,还需要不断调整,但看着球员拿着自己穿线的球拍取胜时,成就感会更大,他笑言:“因为冠军使用的,是我们为它度身定做的线网,四舍五入我们也是冠军!”
为来到上海的网球大师服务多年,阿发也见证了赛事的改变,他感慨:“2009年那会儿,我们的客户还只有职业球员,数量相对不多,但是随着赛事一年年进步,有越来越多的业余爱好者和青少年网球学员找我们穿线,这说明在大师赛的带动下,申城的网球氛围正变得越来越浓,群众基础也越来越好。”在阿发看来,经历这些年,上海网球大师赛的主角已经发生变化,“最开始是观众追星,看得多打得少,现在的比赛是球星为观众表演,还有越来越多球迷亲身体验,作为参与者,能明显感受到观念的变化,这样的改变让赛事迈上了新台阶。”阿发说。
大约在两三年前,阿发成立了自己的穿线工作室,如今已成为申城备受欢迎的专业穿线机构,他真诚地说:“我是和大师赛一起成长起来的,也是大师赛给了我一展技艺的机会,我相信今年的大师赛会更加精彩,未来赛事也会继续进步。”
少时的回忆
“第一次来看上海大师赛的时候,我大概7、8岁的样子,还不太懂规则。”看着自己捐赠的历年票根被放在展览中间中较为显眼的位置,蔡梦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,“这一张张,都是我少时的回忆。”
部分赛事票根
从2005年首次来到旗忠网球中心至今,除了出国留学的那段时间,小蔡每年都会来看上海网球大师赛,这已成为她每年夏末秋初的习惯。“我印象最深的比赛是2005年上海大师杯的决赛,费德勒对纳尔班迪安,那场比赛打到很晚,爸爸一直催我提前回去,但我还是看到了结束,收藏票根的习惯,也是从那场比赛开始养成的。”
20年后的如今,当年的孩子已经成了有着超过10年球龄的“能力者”,谈及大师赛这些年的变化,蔡梦艳表示“越来越方便”是最直观的感觉之一。“第一次来的时候交通不算方便,配套设施也有些缺失,虽然比赛精彩,但是其他总感觉差点意思。现在有班车,自驾停车的服务也很周到,不用担心交通问题,还有很多好吃的、好玩的、好看的,来一次大师赛就像参加派对,观赛体验好了很多。”小姑娘感慨,这些颇有年代感的票根是自己的回忆,应该也能唤起很多球迷对上海大师赛的回忆,“大师赛已经陪伴我走过很多年,未来我还会继续支持和关注。虽然现在可能没有票根了,但赛事留给我和其他球迷的记忆,会一直珍藏在心底,并且和赛事一起不断成长进步。”
创通网配资-股票可以杠杆-配资炒股-1比10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