硝烟弥漫的中东,战火纷飞的巴以冲突,已经持续了一周。以色列宣称掌控了德黑兰以西的制空权,仿佛胜券在握。可事实真的如此吗?一架被击落的以色列“赫尔姆斯”900无人机残骸,似乎在默默诉说着另一个故事。
这“赫尔姆斯”900,可不是什么普通的货色。中空长航时、察打一体,续航时间长达36到40个小时,升限更是达到了9100米。如果以色列真的拥有绝对的空中优势,那这片天空应该布满了这样的无人机,像猎鹰一样监视着伊朗的一举一动,让伊朗的导弹发射装置无所遁形。可我们看到的,却是一片寂静的天空,只有一架孤独的无人机残骸,静静地躺在那里。这不禁让人疑惑:以色列吹嘘的“空中优势”,水分究竟有多大?
或许,以色列的F-35等先进战机,确实能够短暂地出入德黑兰以西的空域。但这就像闪电战,来去匆匆,难以形成持续的压制。以色列的机场距离伊朗可是超过1000公里,即使空中加油,战机也只能在伊朗上空停留很短的时间,扔下炸弹就跑,根本无法维持真正的空中存在。没有持续的空中压制,察打一体无人机自然不敢轻易抛头露面。所以,以色列的“空中优势”,更像是一种“伪优势”,虚晃一枪罢了。
那么,伊朗这边的情况又如何呢?他们的导弹,真的像宣传中那样威力无比吗?以色列国防军发布的媒体审查指南,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线索。指南的核心内容,是禁止媒体报道导弹袭击地点和以军拦截画面。这是为什么?怕伊朗通过媒体了解袭击效果?还是怕这些画面打击以色列的民心士气?恐怕两者皆有之。这说明,伊朗的导弹袭击并非完全无效,还是给以色列造成了一定的压力。
但是,伊朗的导弹威力也并非像一些人吹嘘的那样神乎其神。有网友建议伊朗应该直接攻击以色列的军用机场,这招听起来确实高明。可是,伊朗为什么不这么做呢?难道他们的指挥官都是傻子吗?当然不是。问题在于,伊朗导弹的精度和威力,能否有效摧毁机场这样的大面积目标?显然,伊朗自己心里也没底。
所以,你看,这场冲突,双方都使出了浑身解数,却谁也奈何不了谁。以色列的空中力量无法完全压制伊朗,伊朗的导弹也无法对以色列造成致命打击。这就像两个拳击手,你来我往,打得热闹,却谁也无法KO对手。
那怎么办?耗下去?显然不行。战争一旦开始,想要结束就难了。以色列想拉美国下水,但美国也犹豫不决。毕竟,即使美国参战,也未必能彻底解决问题。
那么,最终的出路是什么?谈判。双方都打不下去了,那就坐下来谈吧。没有彻底的输赢,谈判的条件也就有了。这场冲突,最终可能会以一种谁也没赢、谁也没输的方式结束。
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老话:战争容易开始,却很难结束。和平,才是最宝贵的。这场冲突,最终会走向何方?我们拭目以待。
本文旨在传递正能量,弘扬社会主旋律,无任何不良引导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。
创通网配资-股票可以杠杆-配资炒股-1比10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